銅鑄雕塑 三峽祖師廟是台灣廟宇中,首創採用銅塑來裝飾。由李梅樹先生指導當年藝專的學生完成。除了門神、四大天王、四大金剛外,牆上有不少巨幅銅塑,內容包含田單復國、花木蘭從軍、句踐臥薪嘗膽等歷史故事,具有教化及政治意味,是傳統廟宇裡罕見的題材。
|
|
(一)故事類 |
|
1.岳飛精忠報國:
|
岳飛是宋朝名將,當時在洞庭湖有個草寇叫王佐,見徽欽二帝被擄,國家無主,朝政腐敗,便以重金請岳飛協助他造反,卻被岳飛回絕。岳母知道之後,很慎重的在他背上刺了「精忠報國」四個大字,希望他能做個忠臣來報效國家 。
|
花木蘭是隋朝人,因不忍心見年老的父親入伍當兵,便女扮男裝代父從軍。她在從軍期間立下許多戰功,皇帝還封她為將軍,但是直到她被召入宮時,大家才知道她是女兒身。
|
2.花木蘭代父從軍:
|
3.孔子問禮於老子:
|
孔子的思想以「仁」為中心,老子主張「反璞歸真」、「順應自然」。「孔子問禮」的作品主要在發揚敬學尊賢的傳統美德。
|
傳說黃帝因為蚩尤暴虐而發兵討伐,與蚩尤大戰於涿鹿。蚩尤神通廣大,能呼風喚雨,在交戰時做起大霧,讓黃帝的軍隊無法辨認方向而陷入苦戰。後來黃帝發明指南車來指示方向,終於打敗蚩尤,贏得勝利。
|
4.黃帝指南車伐蚩尤:
|
5.楊震畏四知:
|
楊震是東漢時期人氏,在朝任官以清廉自持。有一縣令王密,因有事相求,夜裡帶著金子前往府中送賄,並告訴楊震:「我夜間來,無人知曉,大可放心收下」。楊震正色告知:「天知、地知、我知、你知」怎可說沒人知道呢?
|
「天女散花」原本出自於佛教經典,後來轉變為仙女蒐集天上奇花異草,散播於大地,讓地上人間一年四季皆有獨特的鮮花點綴,讓世間充滿生機。
|
6.天女散花:
|
7.句踐臥薪嘗膽:
|
句踐是春秋時期越王,當越國被吳國打敗,句踐身為俘虜,每天臥薪嘗膽,提醒自己不要忘記亡國之痛。這件作品主要在突顯句踐忍辱負重、雪恥復國的精神。
|
戰國時代,齊國和燕國是鄰國,但是常常發生戰爭。燕昭王時,聯合秦國、魏國、韓國和趙國攻打齊國。此時,駐守即墨城的將領田單,受到百姓的愛戴而負起了復國的重責大任。他憑著過人的機智和勇氣,使用火牛陣打敗燕國,為齊國收回了七十幾座城池。
|
8.田單火牛陣復國:
|
9.蘇武北海牧羊:
|
蘇武是漢武帝時代的大將,他在出使匈奴的時候被俘虜,因為不肯投降匈奴,被迫在北海牧羊,十九年後才返國。這件作品主要在闡揚蘇武堅忍不屈,力守漢節的忠義操守。
|
麻姑為傳說中的仙女。她的衣裳絢麗,光彩奪目,容貌十分美麗。傳說在三月三日西王母壽辰時,麻姑曾於絳珠河畔,以靈芝釀酒獻給王母娘娘。故舊時祝賀女壽多畫麻姑獻壽像,以表達祝壽之意。
|
10.麻姑獻壽:
|
(二)門神類 |
|
1.風:
四大天王的增長天王,手持寶劍,象徵「風」。
|
2.調:
四大天王的廣目天王,手持琵琶,象徵「調」。
|
3.雨:
四大天王的多聞天王,手持寶傘,象徵「雨」。 |
4.順:
四大天王的持國天王,身盤小龍,象徵「順」。
|
5.哼、哈二將之哼將:
|
6.哼、哈二將之哈將:
|
哼哈二將,指的是鄭倫和陳奇,出自於「封神演義」的神仙。傳說鄭倫在施法時,將鼻子一哼響如鐘聲,噴出二道白光,能吸人魂魄;陳奇在施法時,則張口一哈,從腹內噴出一道黃氣,可讓對方馬上魂魄自散。後來姜子牙敕封他們鎮守西釋山門,宣佈教化,保護法寶,稱為哼哈二將。 |
|
7.加冠晉祿:
在龍門廳門上的門神,一人持「冠帽」,一人捧「梅花鹿」,「冠」與「官」諧音,「鹿」與「祿」諧音,組合起來便有了「加冠晉祿」的意思。
|
8.簪花晉爵:
在虎門廳門上的門神,皆手持如意,又分別持「牡丹花」和「爵」(古代的酒器),寓意「簪花晉爵」、榮華富貴之意,和龍門廳的「加冠晉祿」相互呼應。
|
(三)護法類 |
|
1.東護室的太陽神殿:風、調
這兒供奉日神,即太陽。兩尊銅塑的守護神為封神榜四大金剛中的「風、調」,手中分別持著劍和琵琶,腳踏小鬼。
|
2.西護室的太陰神殿:雨、順
這裡供奉月神,即太陰。守護神為手持雨傘和龍的「雨、順」金剛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