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我們參加的競賽類別是:地方企業組織類
2.我們的「地方社區」是:
我們所居住的三峽鎮舊稱三角湧,以地處大嵙坎、三角湧、橫溪三河匯流之口而名之。至日據時代(民國九年),因倣大陸長江上游「三峽」而更名為三峽庄;民國卅年住民聚增,改稱三峽街;直到台灣光復後遂名為三峽鎮。
三峽歷史文物館的建物前身為三峽庄役場辦公廳舍,創建於民國17年,次年竣工,當時號稱是「全台最美麗的辦公大樓」。台灣光復後,三峽於民國35年改制為三峽鎮,鎮公所仍舊在原庄役場舊辦公廳舍內辦公;到了民國75年,新公所落成,舊建築乃移給其他團體使用,直至民國83年,終因無人使用而閒置。三峽鎮公所於民國84年積極向上級爭取,終於獲准將舊公所廳舍改設為「歷史文物館」。整修工程歷經四年,總算恢復舊觀。民國88年「三峽鎮立歷史文物館」正式對外開放。
3.我們的專題研究計劃概要:
(1)選擇參加類別與訂定研究主題
(2)蒐集有關三峽歷史文物館的資料
(3)向三峽歷史文物館洽詢參訪事宜
(4)擬訂訪談題目
(5)實地前往三峽歷史文物館進行人物專訪並記錄訪談內容
(6)接受三峽歷史文物館所提供的導覽服務並記錄內容
(7)針對校內高年級生進行有關認識三峽歷史文物館之問卷調查
(8)拍攝三峽鎮上著名古蹟景點的照片
(9)彙整所有的資料並開始製作網頁
4.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:
台北縣政府教育局為我們台北縣各校提供了對外上下頻寬皆為100Mb,對內則為1GB的光纖網路環境,讓我們可以快速的上網搜尋為從事專題研究所需要的資料。
5.我們所遭遇和克服的難題:
(1)當我們決定要以三峽歷史文物館作為研究主題時,大家便先前往探訪,沒想到一上到二樓展示區,赫然見到「版權所有
禁止攝影」的標示,頓時大家心頭為之一凜,心想:這樣要怎麼做網頁呢?還好,在我們第二次探訪歷史文物館時,我們便向館方表明來意,館員阿姨知道我們係為製作專題網頁而來,不但同意讓我們攝影,還答應接受我們的專訪,並為我們安排導覽的服務。
(2)文物館內有些文物的說明文字,我們看不太懂,但經過館員阿姨的解說後,我們總算能了解其意涵。
(3)我們從未做過類似的專題研究,所以一開始還真不知該從何著手,經過和老師開過幾次會後,大家總算有了比較清楚的研究方向。
(4)我們在從事專題研究的過程中,彼此因為觀念的差異而偶起爭執,但隨著網頁上傳截止日期的逼近,大家的默契也慢慢變好了,最後終於將原本落後的進度報告數給趕了上來。
6.我們的心得與感想:
親身參與過此次對三峽歷史文物館的專題研究,讓我們更加了解到該館在我們三峽鎮的價值與歷史定位,希望透過該館細心保存與呈現史料的努力,大家能更加認識本土文化,愛護地方文化資產與傳承在地文化資源。 |